找回密码
 注 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23|回复: 21

补衣女----补衣专题

 火... [复制链接]
flygo 发表于 2008-9-28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补衣女最早现身西安街头是1981年,现在的总数大约有60多个。每天上午9时开始直到天黑,她们都会出现在西安市钟楼繁华地段揽活。她们为别人带来方便,也给自己带来收入。
10986399_263085.jpg
  “补衣服不?———”
  “眼———镜”
  “马———甲”
  “辫———子”
  “帽———儿”……
  每天上午9时左右,这种带着浓重四川腔的揽活声,就会出现在西安市钟楼繁华地段。至于什么叫“眼镜”?什么叫“马甲”?恐怕外人是无法弄明白的。其实这是她们内部区分自己客户的特征。比如说张三看见有个戴眼镜的客人过来了,她就大喊:“眼镜!”那么,李四就不能再揽这位客人的活了。
  疑惑:补衣女为何都是四川人
  西安的补衣女,大约有60多个,她们80%来自四川南充市顺庆区。至于西安的补衣女为何都是四川人?是四川人手巧?还是陕西人就不补衣服?还是有其他原因,现在不好考证。
  其实,历史上对陕西的补衣女还是有记载。在大型历史话剧《南越王》中就曾提及“补衣女”,剧中赵佗(秦末楚汉相争之际,时任南海郡尉)对三示公公(秦太监)说:“即刻派人去咸阳禀告始皇帝,此处乃蛮荒之地,请即刻调运南越所需之金银田器马牛羊,并再派遣三万名补衣女,许配给壮年秦兵为妻!”至于剧中提及的补衣女,当时是否也在街头补衣为生就无法考证了。但如今西安街头不见陕西补衣女却是事实!
  当然,也有学者研究这方面的事。作家庞进认为:这些补衣女能在西安站住脚,是西安女人放弃这个营生的结果。其实,也说不上放弃,因为西安的女人们压根就没有想到做这样的事情。
  四川补衣女最早来西安的是曹姓妇女,时间是1981年。她说当时来西安,本来是和一个老乡在西安补鞋,可是生意并不是很好。一次看见一个干部模样的出差人,因为裤子被挂破了很尴尬,来补鞋摊问能否补下裤子。裤子补好后,看见那人感激的样子,于是便萌发了专门补衣的念头。
  后来在曹大娘的影响下,从四川老家来了几个亲戚和她一起在西安补衣营生。一年复一年,姐姐带妹子,妹子带姑嫂,妈妈带女儿,女儿带亲戚……队伍壮大起来。
  揭秘:补衣女的“潜规则”
  俗话说:行有行规,道有道义。补衣女也不例外,她们的潜规则不是某一天形成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大家慢慢认可和默许而成。人员突然增加,是直接导致潜规则开始的原因。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补衣女突然从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了60多人。人多活少,难免发生抢活的场面。但她们对外绝对是团结的,要是谁受了欺负,街头有个什么“不利”的风吹草动,她们都会在第一时间相互转告,甚至挺身而出。
  于是,她们的“地盘”一下子从案板街一处,发展到今天的多个地方———唐城商厦门口、新华书店门口、钟楼邮局北侧、北大街地下通道出口、开元商场门口等人口流动密集的地方。揽客和分钱是她们体现团结和合作的最主要方面。只要看见提袋子的人一出现,她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根据特征叫出代号,诸如:眼镜、帽儿、马甲、皮包……一旦有人喊了,后面的人就不能再去揽此人的活。如果此人嫌价钱太高,活没有谈成,却找了另外一个补衣女,那么如果活揽成了之后,后面这个人就要根据自己的关系视情况给先前喊的人分一定的钱。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补衣女如果正在补衣时又揽上了一个活,她就会转给自己相好的同伴,同伴做完之后也要按关系程度给她分钱。

补衣服的工具基本上是统一的:一个由瓶盖改装成的绷子、一把小剪刀、几根细小的缝衣针、一些彩线。补衣服讲究的是补丁补好后,尽力接近衣料的本真状态,让别人看不出来。这个看似简单,其实需要一定的眼力和功夫,首先要根据色泽和料子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线。然后,补丁上的纹路必须与原布料纹路一致。
  一般面积太大的就不好补了,勉强补上痕迹就会很明显,这样的活她们一般不揽,因为容易与顾客起纠纷。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她们的收费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八十年代最初的一个补丁收费五毛一块,到九十年代一寸大小补丁收费五块十块,到今天的一寸大小补丁收费十五至二十元不等。
  对于补衣女的职业,有人总结了这样几句话。要有黄牛一样的精神———吃苦耐劳;要有鹰一样的眼睛———善于发现目标;要有百灵一样的喉咙———不停地叫喊;要有仙女般的双手———娴熟灵巧。
  写照:补衣女的现实生活
  “记得1988年,我第一次站在西安街头补衣服时,一个过路人用白眼看我,说我为啥不去干别的,偏要站在街头补衣服。当时我和那人吵了起来,夜里回到出租屋后,我却伤心得流泪了。现在好多了,人们起码尊重我们,我们也增加了自信心。”43岁的补衣女“王老二”说起这番话时,一直咯咯地笑个不停,在的地盘从以前西北电影院旁边的小巷子,移到了东大街新华书店门口。由于常年风吹日晒,她的脸被晒得黝黑黝黑的。假如你哪天路过那里,不要担心不认识她,只要喊一声“王老二”,那个笑着回答“我就是”的人,一定是“王老二”。
  现实中的“王老二”,其实就是所有补衣女们的缩影。说起自己的家,真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八十年代中期,20多岁的“王老二”和丈夫一起,从南充山区老家到江苏无锡做红木家具涂料生意,开始还不错,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现在还有3万多元钱收不回来。生意赔了,生活无着落。“王老二”跟着嫂子来到西安,当时她还带着15岁的侄女,开始在街头补鞋。可是,那时候补鞋的已经多了起来,钱不好挣。于是,“王老二”跟着老乡干上了补衣服的行当,一干就是近20年。
  如今,“王老二”家盖起了楼房。两个儿子和自己的老公都在西安上班,生活得甜甜蜜蜜。问起孩子们的想法,“王老二”说:“看孩子们的意思,是不想回老家了。如果一家人共同努力,将来买个房子还是有可能的!”
  现在,西安的补衣女几乎都把自己的家人带到了西安,租住在城墙周围。她们的想法和“王老二”差不多,钱挣多挣少是小事,关键是家人能够团聚,上班不用奔波,职业不担风险,生意不摊本钱。
然而,现实情况是,补衣女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另一方面是有的当了奶奶回家看孙子去了。脱华清就是一个从补衣女行列中退出来的人。最初为了补活方便,她们一家人租住在东六路,现在有了孙子,一家人搬到了南郊三爻村。她说:“习惯了补衣服,一下子闲下来还难受,礼拜天等孩子们都回来的时候,自己还会偷偷上街揽个活挣点零用钱。”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看不上补衣服这个苦差使。“她们是嫌露天下干活,日晒雨淋,对象不好找,大部分人去了广州和江浙一带的轻工企业里。”
  其实,许多补衣女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们也在想办法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像西安许多高档的宾馆、饭店、展厅、洗衣店都有她们活动的身影。你知道吗?那些高档地毯、毛毯、床单、台布等纺织品坏了之后,无法用机器修复的,都是她们的巧手去完成呢!
  思考:补衣女的就业思路
  很欣慰,补衣女被写进了下岗就业的典范。只要在有搜索功能的网站上搜索一下“补衣女”,一篇范文就会跃然出来:下岗无情,党有情,求职无路,党指路。某年某月,她听说某县总工会免费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班,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学习。通过学习,她明白了,下岗分流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失去工作对一个人来说,虽然很痛苦,但不能就此消极、倒下,而是要树立新的择业观、价值观,要向南方修鞋匠、补衣女那样,走自己的路,找自己的市场,重新扬起再就业的风帆。
  对于西安街头补衣女的现象,以及她们的就业思路对陕西下岗人员的启发,社会学家、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先生认为:西安街头的补衣女都是南方人,她们从事的劳动是一种技术活,解决了游客和行人的临时困难。要价不高,却给人以方便,同时获得报酬,比起街头乞讨、偷窃的人要高尚得多。她们出现在西安大街上,是无害的,是弱势群体,是社会的低层人物,值得大家关注,她们遭到白眼是不应该的。补衣女长达20多年存在西安街头,证明社会有所需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她们方便,支持她们就业。同时,她们的出现,更应该给西安的下岗女工和无业人员以思考和启迪。
 楼主| flygo 发表于 2008-9-28 1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新做的衣服有的是男女通用的。所以我的新衣服总是很肥大:上衣下摆垂到了膝盖,袖子包了手,裤脚在地上拖着像扫把,穿在身上绊手绊脚的。每次穿新衣服时,母亲就安慰我:“你正在长个儿呢,到明年就合适了。”有一次,家里给我们几个孩子做了件棉大衣,从这面看是黑色男装,翻过来却是花花绿绿的女装。我们轮流着穿,大家都感到很合适。当然,这种合适是带着辛酸味道的。直到历史的车轮驶进上个世纪70年代,食不足衣不丰的问题仍困扰着不少百姓。那时,我们买布料(甚至背心、汗衫等棉纺织品)都要凭布票限量供应。一年之中,每个人的布票只不过1丈2尺。记得当时“尼龙布”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无异于天外圣物。而又不知是谁,发现了从日本进口的尿素包装袋就是尼龙布做的,十分耐穿。于是化肥袋便成了风靡一时、“走后门”的紧俏商品。
qjwb20061114b0008v01b002.jpg
   那个年头,我这个大队干部每逢要去城里开会,亲友们闻讯后总会蜂拥上门,嘱托买这买那,穿的东西当然比“开门七件事”还重要,一回到家,我简直成了归国华侨,受到隆重礼遇。我1980年结婚时,爱人家要求的彩礼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十来套衣服的布料。当时连布票都不够用,哪里有那么多块的布料呢?我没法子,只好厚起脸皮向新婚不久的亲友暂借东拼西凑接受岳父岳母大人的“检阅”。那年头,一套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绝非子虚乌有的事。衣物上的补丁越多,色彩越斑斓,越是“艰苦朴素”的表征。说到底,那是贫困在身上的反映。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我穿新衣服的机会渐渐地多了,而父母给我或做或买的新衣服也合体了。因年龄的增长我也懂事了许多,幼时关于新衣服的疑惑自然消散了。

   现在,我已为人父,女儿有着一衣橱衣服供她挑选着穿,而她烦恼的是我们买给她的衣服式样不够新潮与现代。看着女儿如今幸福的生活,有时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关于幼时新衣服的记忆,心中还会有一丝涩涩的感觉。以前经济条件不好,一年也存不上多少钱,加上交通不方便,哪有闲钱买衣服,更谈不上打扮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省吃俭用添几件新衣服,根本想不到什么时尚不时尚的。一晃过去了才20多年,农民也兴进城消费了,特别是年轻人,在穿着打扮上更是讲究起来了,夏天干活的时候穿的是旧衣服,但是到了闲暇时候,根本分不出来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一点都不比那些城里人差。从没有钱花,不敢花钱,到现在的去城里消费,不经意间,农村人的穿着越来越时尚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补丁”渐渐远离了我们。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近年来穿补丁的衣服竟然时髦起来,流行的叫法就是“酷”。前些日子,我身上就发生了一件有趣的补丁故事:我的一件牛仔衬衣两只袖子的肘部破了,我想,就此让它退役未免太可惜了,不如也赶一回时髦。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件破旧的牛仔衣,裁下了两块当补丁。我精心设计,把两块补丁缝得恰到好处,看起来十分对称。几位好友看我穿着带补丁的牛仔衬衣,不禁露出羡慕的目光,赞赏地说:“真是够时髦的!在哪家商场买的?”我一听,心想,在这个物质丰富、“返璞归真”浪潮泛起的今天,要是实话实说好友是不会相信的,何不来个假作真时真亦假。我笑了笑说:“那可不是,好几百块呢,是我爱人特意从外地给买来的呢!”于是,我又觉得说了违心的话,像打补丁似地补充道:“老兄,你看明白点,这是补丁啊,能那么值钱么?”没想到,几位好友却一致地坚持他们的观点,就是不信,直说我穿起来就是“酷”,说什么也要我下次去也给他们捎几件。

   如今,在百货商场的时尚休闲服装区,我们会发现有不少衣服在设计风格上都流行贴有“补丁”的装饰:袖子、肩部、膝盖……甚至一条好端端的牛仔裤上,也要挖几个窟窿,裤腿剪成毛边。按照现代流行趋势,这是时尚,是个性化时装,时尚一族穿上这类风格的服装看上去真的很“酷”。
W020080121428970375028.jpg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穿衣着装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只要得体,只要你喜欢,就能让自己穿出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带“补丁”的衣服也流行,而且更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flygo 发表于 2008-9-28 11: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在南昌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一些中年妇女或老太太坐在街头埋首忙活着。她们身前都放着一块写有“织补”字样的招牌,招揽着生意。走近她们一看,她们手中的针线在衣服上如行云流水,煞是好看。她们为何走上街头呢?她们在为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又饱尝着什么样的酸甜苦辣呢?带着一串串问题,记者走近了那些蹲坐在街头巷尾的“织补族”们。



  补衣人成街头风景

  一件因为各种原因而弄破了的衣服,一些人惟一的选择可能是弃之不用了。但是,要是经过专业“织补人”的织补后,十有八九能够修旧如新。近日,记者在南昌市繁华地段寻找着那些让爱衣爱裤“永葆青春”的织补师傅。

  记者来到繁华的八一广场旁的新华书店侧门,远远往中山路看去,在四五百米的中山东路路段上,可以看到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有几个妇女蹲坐在街头为人补衣织裤。

  记者仔细看来,在中山路大街两旁的新华书店、南昌百货大楼正门、侧门,周边巷口,这一带都有织补族在那儿三五成群招揽生意。他们或是拿个小凳子坐在巷子入口处,或是放把椅子就坐在墙角的拐角处。

  在南昌百货大楼面临中山路的侧门旁边,每天都能看到有四个妇女顺着进南昌百货大楼的台阶自下而上依次排开摊位,为顾客织补衣服。据在那儿的守车师傅介绍,那四个人是附近织补族中生意最好的,手艺也很不错。

  那守车师傅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们四个人为何会有如此好的生意呢?难道她们四个人能够和睦相处在一起做生意吗?记者正为这些问题纳闷之时,看到一位老婆婆手里接过了已经缝补好的衣服,她顺手把10块钱给了那位缝衣师傅。那师傅接过钱后并不是立马把钱放进了口袋里,而是把这10块钱给了另外三位织补师傅过目,在得到她们的确认后,那师傅才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香烟纸壳子用笔写着什么。

  记者凑过去一看,原来那师傅是在记账,工工整整地写着“四、10元”,记者还看到香烟纸壳子上还写着“一、12元”“二、8元”“三、14元”等字样。

  看到记者有些疑惑的眼神,那位师傅笑着对记者说,她们四个人是搭档,天天在一块织补,那小香烟纸壳子就是她们的账本。当天记好,收工时就分配当天的工钱。她说,她们在一块这样搭档做生意已经好几年了,从来就没有为这些小事情闹过矛盾。

  离开那四个织补师傅后,记者从南昌百货大楼一直往前走,看到路边的织补师傅多是两个人到四个人不等,集种在一块接生意做。

  随后,记者又沿着八一大道过了新大地,到了孺子路上。还没有到孺子路上就远远地看到丽华购物广场边有两个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也正低着头在做着手里的活计。走近一看,果真又是在做织补的师傅。

  在孺子路上的情形似乎更加繁忙,电信大楼周边、丽华购物广场周边不到10米的距离就有一大群织补人集中分布在那一地段。在广场派出所的小巷子口也有不少织补族守在巷子口。

  经过几天的探访,记者发现除了八一广场周边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南昌百货大楼、新华书店、丽华购物广场附近存在着大量“织补族”外,在胜利路步行街、太平洋购物广场、象山路上的南昌第十医院、新洪客隆等人群密集区都有为数不少的织补一族。

  生意兴隆的织补族

  在人们的印象中,如今生活水平比以前要好多了,再也没有人会把自己的破衣服拿去缝补了,所以想像中那些织补人应该是没生意的。事实是这样的吗?

  为探个究竟,记者在南昌百货大楼侧门边那四个织补衣服的师傅旁边站了十来分钟,就看见那四个师傅织补了一件毛线衣、一件棉内衣、一件羽绒服、一条西裤、一件羊毛衫、一条羊毛裙。记者还注意到,她们每人脚边都至少摆着两个塑料袋。记者仔细看了一下,除了每个人脚边放着装有各色细线的塑料袋外,其余的都是市民送来的织补衣服。记者仔细数来,大概有八九个袋子之多。

  正在记者细数之时,记者注意到在台阶下面的小巷子入口处,停了一辆自行车,车主人也是一个送衣服过来缝补的女士。记者左手旁边蹲着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的手里也拿着一件男式羊毛衣。记者见边上一个市民向织补师傅递上一件羊毛线衣时,正在帮老太太补衣服的师傅立即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来接生意。老太太也许是担心要等好久,就有些生气地责备起了那织补师傅。

  在那空档的时间里,记者和那老太太聊了起来。那老太太告诉记者,她退休在家,本来有的是时间缝补家里的衣服,但是现在的孩子已经接受不了她那单纯加补丁的简单缝衣手法了。

  正在记者与那老太太聊天之时,又有三个人拿着衣服围了过来,要织补师傅替他们织补衣服。这段时间,那四个织补师傅就没停过,并且身边要缝补的衣服是越来越多。

  既然生意那么红火,现在又是讲时尚的时代,谁会把衣服拿去缝补呢?记者仔细看到那些织补师傅身旁的衣服大都是名牌衣服,看来价格确实也不菲。

  记者仔细看了十来个织补师傅手上的衣服破损情况,一半以上是烟头烧灼所致,也有少量是滑丝所致,还有一大部分是明显的锐器所伤。一位冯姓师傅告诉记者,现如今会拿来给她们缝补的衣服绝大多数是高档衣服,破损原因一半是抽烟所致,再有就是小偷为偷东西把市民的高档衣服划开了一大块。像这样一些原因造成的破损,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丢掉又太可惜,自己补又太难看,这样的“重任”自然就到了她们的身上。

  送衣服来缝补的张女士也很赞成冯师傅的说法。张女士对记者说道,她这次送的衣服就是她丈夫在乘公交时被小偷给划破了,那套衣服是刚买不久的品牌西装。张女士还说,她爱人烟瘾很大,平常一不小心就把衣服烧破。

  手艺精湛修旧如新

  那些织补师傅手艺到底如何呢?能把衣服织补成什么样子呢?记者在家里找到了一条被硫酸烧破的裤子,在中山路上找到了一位李姓织补师傅。

  李师傅接过记者的裤子后,对裤子的破洞仔细看了一下,对记者说道,那纯棉的裤子被硫酸烧伤后要坏一大块。说完后,她用针对着那“伤口”周边划了几下。果然,那裤子的破洞周边成了片状物,而没烧坏的地方则用针划不动。李师傅说要把那烧坏了的地方除掉才能补利索,否则补了也是白补。

  待李师傅把烧坏的地方去掉后,她找到了和裤子一样颜色的棉线,先是对破洞简单定了一下型后,再把一块圆型的瓶盖子垫在破洞处,然后就开始织补起来了。记者这才发现,李师傅不是简单地把一块布缝上去,而是根据裤子原来的情况再织出了一块新的“布”来,完工后的裤子再也看不出是经过缝补的。李师傅织出来的那一块已经和裤子原来的布料溶为一体了。

  这样高超的技艺想必是要很贵的价钱吧!其实不然,记者那送去的裤子破洞面积大概有四五个平方厘米,李师傅只收了记者十块钱,就把记者那条破裤子修复成了新裤子一样。

  价钱到底怎么定呢?李师傅告诉记者,她们行内的规则是从两块钱到二十块钱不等,这要看工作量的大小而定,还要和裤子的价格有一点关系。最平常的是七八块钱,如果顾客太计较了即使钱少一点也会帮忙缝补。李师傅说缝衣补裤本来就是“积德行善”之事,没必要为那一点小钱和顾客太较真。



  下岗工人是主力军

  在中山路上的一条小巷子里,记者和一位金姓师傅聊了起来。金师傅说她是南昌市针织总厂的一名车间工人,前几年下岗了。在工厂里就是一把好手,什么样的衣服到了她手上都会“修旧如新”。

  金师傅说,当年下岗之后,除了每个月有几百块钱的生活费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生活来源了。也想过再去找份事做,可是年岁大了要找份合意的事做也难。那时再加上儿子在上大学,这些负担压得她几乎是喘不过气来。就在那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走上了那条为人“织衣缝裤”的求生之路。

  有一天她到亲戚家去串门,那亲戚早就知道金师傅缝补衣服的手艺很不错,就想请她帮忙把一条被烟头烧坏的裤子补一补。果然,经金师傅的手后,烧坏的裤子被补得和原来一样,根本上看不出来了。

  那亲戚就半开玩笑地对金师傅说,如果她能到街上去帮市民缝补衣服绝对是生意红火。

  听了那亲戚的话后,对金师傅的影响确实不小。她也想着自己空放着一身本领不用却天天愁着找活干,还不如先去试试。在和家人商量后,她就先在自家居民区里挂了一块“织补”的牌子,果然生意挺红火,后来就有人找上门来要她织补衣服。这就给了她足够的信心,没多久,她就把补衣服的牌子放到了中山路上,现在,她不仅仅有事可做了,每天的收入还很不错。

  金师傅讲,她所认识的织补师傅绝大多数都是下岗工人,原来都是和她一样放着一身好本领却天天到处找事做,如今发挥了自己的本领还为市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真是利人又利己。

  金师傅也说,她很希望有关部门能关心一下她们,规范一下织补这一行,能让她们在为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成为南昌城区的一道风景。



xg2004121807.jpg xg20041218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张皮底百足 发表于 2012-2-8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该继续使用延时药物吗?
我结婚20年了,妻子非常贤惠,儿子也很听话,很多朋友都羡慕我有个温馨的家。可我心里清楚,真的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呐!我跟妻子已经分床1年多了,我知道是我的原因---每次房事的时候我总是坚持不了一小会儿就....妻子是个比较内向的女人,虽然她不能满足但也没有对我发过牢骚,可久而久之的,她就不愿意跟我行房事了,最后她干脆搬到客房去住下了。
    我记得是今年五一过后,有一天晚上我心里感觉特别憋得慌,便叫上一个特别好的哥们一起喝酒,他看我喝闷酒,就一个劲的追问我原因,我告诉他妻子跟我分床好长时间了,在他的追问下我道出了实情。我以为他会笑话我,谁知道他一拍我的肩膀:“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呢!”接着他让我等他一小会儿就跑出去了。大概过了10几分钟时间他回来了,还没坐好他就递给我一个小瓶子,上面印着什么几个英文字母“citemn”,我忙问他这是什么,他却神神秘秘地说:“用了这个东西,我保证你老婆不会跟你分床了。”接下来他告诉我,原来他给我的是什么“citemn”,是西班牙产的一种延时药物,他让我回家试试,说效果非常好的。回家后以后,我趁洗澡的时候悄悄喷了一点“citemn”在那上面,然后假装有事跟妻子说,就赖在了她的床上,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不言而喻了。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个东东的功效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我比以前延长了20分钟左右。妻子是个矜持的女人,虽然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也看出她的满足,我心里暗自高兴!
后来我在百度一搜索“citemn”,发现用的人还很多,于是我心里也坦然了。
    就这样一来二去,妻子终于搬回我们的房间跟我一起住了,我们的夫妻生活过得也算是很协调的了,可她一直不知道我使用了延时药,因为我每次都是在洗澡的时候喷的。我的心里开始有点矛盾了,我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使用这种延时药物,怕妻知道后会怪我依靠药物跟她行房事。
    我想请朋友们帮我出出主意,我是继续使用延时药来维持我们和谐的夫妻生活呢,还是应该停止使用延时药物?还有长期使用有没有什么副作用?朋友们能给我一个好的建议吗?谢谢大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iter111dci 发表于 2012-2-11 18: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值强帖,帮你顶,^_^












zhuibuwx.com追步文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暮然·简单生 发表于 2012-12-10 13: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燕麦薄饼 发表于 2013-2-17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沈便杰 发表于 2013-2-17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ucklili1103 发表于 2013-2-17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怎么说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dnyep 发表于 2013-3-15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人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乐哥 发表于 2013-3-15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勺子河道 发表于 2013-3-15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龚乏土 发表于 2013-3-21 09: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女人啊真是那句话~~~无理占三分~~忘记怎么说了 呵呵 ~~你帮我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静 发表于 2013-3-28 2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right_hand 发表于 2013-3-28 2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樑少 发表于 2013-4-1 0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她兜里放些零钱,在她不常用的兜里放张一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曷①柸坆瑰埖嗏 发表于 2013-5-21 13: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史克威爾 发表于 2013-5-21 13: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样也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辰辰玛迷 发表于 2013-5-24 06: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支持,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模拟人生 发表于 2013-5-24 06: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不错  比我强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童装论坛 童装商盟群 童装论坛 粤ICP备16001791号-3

GMT+8, 2024-6-2 04:53 , Processed in 0.35863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3 LMMBB.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