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tu123 发表于 2014-3-28 13:42:20

“用工荒”逼众家纺产业转型

  3月的大地,春寒料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很多家纺企业正在为招工而长吁短叹。余杭家纺企业的行政主管们,每天挂在嘴边的话题就是“招工、招工,找车工、缝纫工、普工、杂工”。

  杭州海嘉布艺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寿红伟对此深有感触:“春节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奔赴人才市场。赶到现场的时候,十来家企业大张旗鼓在招聘。某某单位诚聘、某某单位求贤、虚席以待、高薪聘请等标语比比皆是。各家单位招聘岗位基本是缝纫工、挡车工、包装工、裁剪工等普工为主,还包括一部分的仓库人员和师傅级技工岗位。普工待遇在3000~6000元左右,有的甚至还超过了管理人员和技工待遇。今年我单位也提供了数十个工作岗位,招聘总人数在40人左右。”海嘉布艺招聘岗位平均工资在3500元左右,机修工等技术型工种甚至达到了6000元,外加上包吃住,过年红包和公费旅游等诸多福利,可一周现场招聘下来仍然还有20多人的缺口存在。

  谈起招工,华芳布艺有限公司经理袁生旺直摇头:“对负责招聘工作多年的我来说,对‘民工荒’这个词一直没有感觉,但今年参加了几个招聘会,招聘企业多,找工作的人却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海嘉布艺助理寿红伟认为,事实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来杭务工的外来劳动力数量就在下降。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回暖,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大批农民工有了更多选择就业地区的机会,很多人留在了家门口就业。其次,结构性缺工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紧缺,且拥有熟练技术的专业技工对企业待遇犹豫不决,普遍带着“先看看”的心态。当下工人不仅关心工资待遇,对工作环境也有新的要求,一般都不愿意从事相对低端辛苦的工作。

  杭州曼巴迈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利芬谈道,现在流行一个词“裸辞”,就是即使员工没有找到更好的另一家企业,他也会立马辞职。王利芬认为,各种理由都只是打工者自我心理调节不够造成的。如果员工工作努力,把老板的事情、公司的事情当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来完成,相信老板不会视而不见,会从待遇上得以体现。

  华芳布艺有限公司经理袁生旺说,公司为了招到或留住好的员工,不能光从员工身上想办法,而是该从企业本身想办法。内部流程优化,降低人力浪费。从制度层面上加强班组长培训,要基层管理人员明白,一线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降低一线员工到岗后的离职,提供员工发展空间。其次,提前做好招聘的操作流程,系统整合。寻找对公司有感情、有忠诚度的员工,培训如何招聘普工?如何回答他们的询问?以及对他们的奖励。无论是回家的,还是留在杭州过春节的,都可以推荐和介绍员工,都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享受介绍待遇。第三,明确公司行政人事管理负责,简化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服装订单外发要转变对一线员工的态度与认识。把一线员工当作企业的人才,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

  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13年东部地区农民工比上年减少0.2%,中部地区增长9.4%,西部地区增长3.3%。由于人口红利退去,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城市生活成本偏高等各种因素,导致东部地区正在承受普工技工“双缺口”的困扰。

  “用工荒”同时也警醒余杭家纺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就如余杭区政府倡导推动的,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研发科技产品,打造品牌布艺。同时加大“机器换人”,不断引进行业智能先进设备,缓解企业用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余杭家纺产业要素制约与低效利用同时存在。低端锁定和创新不足制约余杭家纺产业升级,大批余杭家纺传统企业对粗放式发展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利润空间窄,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这种局面亟须改变。“用工荒”等资源要素倒逼余杭家纺企业转变经营模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工荒”逼众家纺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