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tu123 发表于 2014-2-13 13:33:23

服企“东南飞”记得先“试翼”

  近几年,由于市场低迷、成本上涨、招工难等因素,不少劳动密集型闽企纷纷到东南亚投资办厂;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但也有许多风险。

  进入5月,我国外贸形势仍旧没有明显好转,国内市场上一些行业产品的库存积压也十分严重。部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到当地投资办厂,作为先行者之一的闽企“试水”后发现,到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办厂,虽然土地和人工成本非常低廉,且还可绕过各国针对中国设置的较高的贸易门槛,然而,昨日采访获悉,实际上情况并没有一些企业想象中的那么美。许多闽企“东南飞”后,才发现东南亚并非“王道乐土”。

  1、闽企“东南飞”办厂成功者众

  “我们现在的产能基本上都转移到柬埔寨了。柬埔寨金边的工厂与代工厂能接纳公司1000多万美元的产能。”昨日,福建峰达轻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一家出口型纺织企业,福建峰达轻纺有限公司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合作多年,对于国际经济形势和游戏规则的变化反应较为敏锐。将产能转移到柬埔寨,就是他们在深入考虑后的决策。“在金边,工人中午下班,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团饭。他们中午只有半小时休息时间。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挣着120美元的月薪。”峰达轻纺总经理潘胜泉感慨地说,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工人的待遇在现在看来也很低。这正是全球制造业趋之若鹜的“人口红利”。“工人比较好管,当地政府不难相处,欧、美、日等大牌的买手和中介往往直接把订单下到柬埔寨的工厂,所以这里订单多、"大单"多,单子很好接,加上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自柬埔寨的商品实行零关税待遇,比进口中国商品又省下10%关税。”峰达轻纺总经理潘胜泉道出在柬埔寨设厂的主要缘故。

  也正是看到这几点,越来越多的福建企业纷纷“东南飞”,而且迅速发展壮大,令其他纺织服装厂商羡慕不已。由闽商创办的利德成服装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目前年产值近1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近万人,目前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2014年,生产出口利润率多年来保持在20%左右。越南天虹仁泽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闽商在越南投资创办的纺织企业,目前已经是越南最大的外资私营棉纺织厂,总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60%以上。

  除了服装企业,鞋企也不示弱。福建省鞋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鞋类企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东南亚国家工人的工资折合人民币仅为每月400元至1200元,相当于福州、泉州鞋企员工10年前的工资水平。在这些国家设厂并就近销售,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因此,众多的福建鞋企也在东南亚设立了工厂,投建海外生产基地或设立分公司。

  2、市场低迷成本上涨 企业纷纷“出国”

  “榜样的力量肯定是巨大的,有几个成功的企业出来,就有更多的企业想跟进。”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人士说,今年春节一过我省十几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就开始了东南亚考察之旅。

  这些商家奔赴东南亚寻求投资的原因惊人地相似:首先,本埠市场仍旧低迷,纺织鞋服产品库存积压相当严重;其次,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再次,棉花价格倒挂问题仍无解决办法,由市场供需所决定的定价体系与机制没有形成。

  因此,在上述难题所形成的压力下,赴东南亚寻找比较优势成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重要选择。

  实际考察的结果也确实让更多企业心动。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人士表示,他们在柬埔寨看到,当地局势稳定,治安良好,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高度自由化,并享有欧美多个国家给予的优惠及免关税政策。据了解,在西哈努克市经济特区和安隆基里经济特区内,当地政府对外商投资给予了诸多优惠条件。在柬埔寨唯一的国际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由中国四家纺织服装企业与柬埔寨一家投资开发集团合作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20多家国内纺织鞋服和箱包企业已经入驻开业,生产井然有序。

  我省纺织服装企业在柬埔寨磅碪省安隆基里经济特区考察时发现,该特区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随时为投资商提供法律和行政服务,进出口审批作业高效准时。同时,特区内九年免营利税,可享受零增值税的优惠待遇,免税进口国外原料和生产设备,进出特区的货物产品享受零税收待遇;无外汇管制,汇款到国外自由便利;可在越南胡志明市港口进出口货物,就近采购使用越南供应的原辅料和零配件;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价格为每平方米10美元。

  3、工人素质低基础条件差 进驻东南亚需谨慎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闽企投资东南亚,基础条件可谓完美。可是,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作为闽企投资东南亚办厂的先行者,潘胜泉奉劝众多想出国办厂的企业要“谨慎考虑”。

  从账面上看,东南亚的人工成本的确是低廉。福建峰达轻纺近年来在泰国和柬埔寨先后开办数家服装厂,每个厂都有800多名员工。柬埔寨工人每人月工资最低60美元,平均大约每月100美元,而中国国内服装厂工人的月薪则普遍要3000多元人民币。因此,峰达将部分订单放到泰国、柬埔寨的工厂做,工资成本等可省下人民币2000万元至3000万元。

  然而,潘胜泉表示,东南亚工人工资低,素质也不高。“工人劳动效率低下,3个当地工人还顶不上中国的2个工人。我们在柬埔寨的代工厂有1800名当地工人,但他们的劳动效率只相当于福建的900个工人的劳动效率。”此外,东南亚当地还有完善的工会,经常操纵工人提出各种不合理的加薪要求,使得厂方不得不另外出钱“摆平”这些工会的负责人。

  另外,潘胜泉透露,和国内一样,东南亚的“人口红利”也不会一直持续。“柬埔寨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增加。从去年9月1日开始,当地每个工人每月的最低工资又增加了22美元。”

  在基础条件上,东南亚国家也比较差。“柬埔寨当地缺乏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面料、纽扣,甚至一针一线都要企业从国内运过去。”另外,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府部门的招商热情不高,部分国家还存在政治波动的因素。“企业要时刻提高警惕,毕竟安全和稳定才是对企业最重要的因素。”

  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们表示,虽然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人工成本比较低,但生产效率不高,工人素质与国内服装工人相比差得太多。“面料、里料、辅料,包括纺织机械及配件等都得从国内出口。交通不便,电力不足,物流设施落后,生活条件不好,饮用水水质不好,国内管理人员去不满三个月就往回跑。”所以,不少已经“走出去”的企业,都劝准备到东南亚投资办服装厂的“新人”谨慎为之。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服装企业因为投资配套和政治环境波动等原因从东南亚撤回国内了。

  4、做好规划考察充分 在外发展才有希望

  那么,为什么前期出去的一些企业还能获得发展呢?

  据业内人士“揭秘”称,最终推动他们在东南亚设立工厂的并不是当地较低的生产成本,而是欧盟的一项政策。据了解,欧盟于2011年1月起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更宽松的普惠制,因此柬埔寨产品进入欧洲免关税,但中国产品进入欧洲仍要加收12%的关税。潘胜泉认为,阿迪达斯将工厂搬到东南亚,很大原因也是基于类似的普惠制,而绝非东南亚国家单纯的“低成本”。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闽企若要投资东南亚,最好要逐步“试水”。“最好的选择或许不是直接投资办厂,而是先找家代工厂"投石问路"。因为你不知道后面的问题在哪里,投这个工厂值不值。东南亚天天都有工厂倒闭,不是所有工厂都能"独善其身"。”另外,业内人士建议一定要考虑政治因素。“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复杂,万一出现政治风波,企业很难撤回。所以,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未来10年进行规划,并对投资目的地充分考察。”

  再次,企业到东南亚办厂,最好带着“大单”过去。“如果只是三五千件的服装订单,去东南亚做肯定要亏;如果是数十万件的订单,可能工人刚开始不熟悉,但之后效率肯定会提高,效益才会显现。”

  好订单网举办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服装企业合作论坛。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加强对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政策、基础设施,工人素质和工资水平,各贸易大国向其进口纺织服装商品优惠政策的了解。为国内企业到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开展经贸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交流渠道。详情请至好订单网商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服企“东南飞”记得先“试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