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际棉花会议:政策调控应以市场供需为导向
在棉农植棉成本直线攀升、纺企经营受困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棉花政策应走向何方?如何实现棉花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不久前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上述问题最被与会人士关注。当棉农的增产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纺企又面临着购棉难、购棉贵的难题时,政策调控与市场供需的对立关系逐渐凸显,现行的收储政策也陷入了有些尴尬的境地。对此,业内人士齐声呼吁,兼顾棉农与纺企的棉业长效发展机制,需要以市场供需为导向。唯有市场为帆、政府控舵,棉花产业的大舟才能愈行愈远。收储政策的双刃剑
2013年度的临时收储政策已经公布,储备棉投放政策也作出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当年度棉花的投放,扩大了企业购买数量,储备政策正在不断完善。而对于该政策的可持续问题,业内普遍认为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指出,中国政府的各项棉业政策对稳定棉花市场、保障棉农利益、保证纺织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看到,这些措施对产业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本年度以来,收储政策一方面托市保农,保证国内市场能够运行平稳,对国际市场价格也形成了有力支撑。但另一方面,棉花库存激增,尤其是今年1月~3月,储备棉投放和入库同时进行,储备棉交易几乎占据着整个流通市场,市场自身形成价格、配置资源的能力被弱化。收储政策演变成一把双刃剑。在此形势下,推行长效、灵活、积极的宏观调控机制对棉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尤为重要的。其中,既要综合考虑粮棉比价、棉农基本收益、内外棉差价,又要统筹考虑纺织企业承受能力、流通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等因素对棉业的影响。而强化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则成为业界的共识。
有企业指出,收储及抛储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目前,收储价格主要基于种植成本。但这只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一个要素而已,还有很多要素需要考虑。要考虑市场因素及供求关系。”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金凯如是说,“正常来讲国家应该储备三个月的棉花使用量。不考虑需求下降的因素,以每个月90万吨为标准,库存应不超过300万吨为宜。但我国现在的棉花收储量已经累计达到650万吨,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刘小南表示:“任何政策都有局限性,不可否认的是,临时收储政策导致了市场调节作用的弱化。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已经和有关部门开会研究相关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调控机制,建立促进中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进行探索。”
可持续挑战贯穿全产业链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仍处于下降趋势,而且将下降到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首次跌破7000万亩。与此同时,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种植粮食和棉花意愿降低,导致棉农数量减少,其直接结果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目前,新疆采棉的价格成本已经从几年前的0.5元/公斤~0.8元/公斤上涨到现在的2元/公斤以上,植棉成本大大增加。
再观察产业链下游,棉纺企业的压力更为突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表示:“国内外棉价的巨大差异转化为成本压力传导给棉纺企业,很多企业被迫转向使用化学纤维来替代棉纤维。”
如今,在大型商场的服装专柜中,一件100%的纯棉服装已难觅踪影,大多数面料都是聚酯纤维和棉或者腈纶混合而成。统计显示,国内每年化纤用量已经接近1200万吨,远超过棉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对此深有感触:“在棉花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下游企业更多地选择用非棉纤维。另外,企业也尽量在工艺上减少用棉,比如原来纺低支纱现在改用纺高支纱,这些也是无奈的选择。”
棉农的减少使得产业必须提升机械化采摘程度。此外,区域性种植、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种植也将是我国棉业的重要出路。而面对棉制品的“多元化”,唯有良性的调控政策,才能让企业敢用棉花,促进棉花产业更好发展。
棉花直补呼声渐高
在推动棉花体制改革的各种声音中,除了加大市场调节力度外,棉花直补政策的利好也被推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认为,在现有的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基础上,可以考虑由实物收储改为由国家对棉农由轧花厂、加工厂加工棉花投放市场的净价成交价格与20400元的中间差价直接补贴。“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棉农利益能够保证,轧花厂可以以20400这个价格倒推价格来收购农民棉花,不愁20400元/吨的价格卖不出去。其次就是把这部分棉花通过市场竞价销售以后会促进市场流通。不管是纺织企业还是中间经营企业拿到这些棉花以后,是在纺织厂使用还是流通以后过一阵再卖,这都是由企业自主进行决策的。”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已实施了棉花直补政策,但是正如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所言,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不能完全复制到中国。尤其是针对复杂的直接补贴政策,更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稳健集团董事长李建全认为,棉花直补问题需要用好价值杠杆和配额杠杆。“如今,种棉面积可以精确到每平方米,所以按照面积进行补贴并不是困难的事。此外,从棉种质量监控,成本控制技术等方面扶持农民,这才是长足持续发展的机制。”李建全说。
中国服装工业网http://www.fzengine.c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