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袋,禁得好!”
“超薄袋,禁得好!”刘贵纲下岗前曾是广州第一家塑料袋厂的生产工人。昨天,当他听记者介绍说超薄袋被禁产禁售后,直言称好道:“厂子是那些专门靠收购废旧塑料来做超薄袋的作坊挤垮的,它们早该被清理出局了!”1970年:广州开先河产胶袋原料需进口
位于广州恩宁路恩宁桥脚的广州新兴塑料厂,是广州乃至全国第一家生产塑料袋的工厂。但该厂在1968年以前,从事的是纽扣花边等服装辅料的生产。1968年,该厂开始用橡胶生产雨衣,在对雨衣改良的过程中,意外接触到塑料材料。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工厂正式更名为新兴塑料厂,转产做工业塑料包装薄膜。”据了解,新兴塑料厂最早是为一些上游企业订做工业塑料薄膜,整箱成袋的食品、化肥、农药用了塑料薄膜包装后,更加卫生、干燥。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会做塑料薄膜,原材料全靠国外进口,“没有人想到把一大张薄膜裁小,当袋子用”。
1983年:第一家聚乙烯材料厂落户新会
香港人把塑料袋带入广州,一时间,一个个五颜六色、轻便防水、小巧实用的塑料袋成为人人向往的时髦货。在内地,最先想到把偌大的塑料薄膜改小的,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些服装厂家。他们到新兴塑料厂考察,提议把薄膜切小,几层叠起来压制成厚膜,把两侧封起来,再印上各自服装厂的图标,就跟香港人做的袋子一模一样了。
一时间,新兴塑料厂的小型塑料袋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当时,像新兴这样专门做塑料制品的厂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新兴几乎笼络了珠三角地区的大小服装厂塑料袋的制作,上海、香港等地也有厂家慕名而来要求合作。
上世纪80年代末:顺德潮阳家家户户开胶袋厂
独门生意做了不到十年,市场行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顺德、潮阳一代的服装厂最先倒戈,他们自己联系聚乙烯材料厂,找来塑料压轧机,在服装厂房旁搭起制塑作坊。”
刘贵纲记得,新兴塑料厂的很多老客户纷纷失去了联系,厂里不得不重操旧业,但此时制造工业薄膜的企业也多起来,各家争客户、比价格,这让吃惯了“独食”的新兴塑料厂难以适从。
“全广州第一个塑料厂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完全退出制塑行业。1999年工厂改制,我跟绝大多数老工人一起,被买断工龄离岗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翻新胶袋有毒但成本低四成
刘贵纲至今忘不了陈村、神山等地,整个街道被塑胶臭味笼罩。“整个村都是制塑作坊,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放着一口炼锅,冒着烟,发出浓浓的塑胶臭味。“熔融的塑胶水流到哪里,那里就变得寸草不生,连生畜都不到那里溜达。”
“之所以会那么臭,估计是他们用的材料不是新聚乙烯,而是回收的废旧塑料。”刘贵纲回想起来如此分析称,他说:“这种废旧塑料比新料便宜,但越翻新越薄,越难降解,毒性也越大。”
“最早期时,废旧塑料的回收价每斤只要一毛几分钱,与用新料生产相比,每吨聚乙烯便宜4000元左右,生产成本降低三四成。现在的回收价是,透明袋每斤高达2.5元,即便是有色超薄袋也能卖出0.7元/斤的好价钱,回收价虽然贵了但还是能把成本压减在三成左右。”刘贵纲透露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废塑回收加工产销一条龙
利欲熏心的黑心厂家全然不顾日渐枯竭的田地,不仅加大产量,还结集成了一条集回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黑心产业链”。
有毒有色的超薄塑料袋出厂后,还有全国各地的日杂批发市场“接纳”。广州长寿路一带曾是最大的塑料袋批发市场,超薄塑料袋厂在此找人代销或设直营点,大批服装厂到此看样板订做胶袋。
代销点以每个8分钱的进价从超薄塑料袋厂购买裸袋(无印刷),按照服装厂要求再把裸袋和需要加印的图板交给印刷厂,每个印刷好的超薄塑料袋价格变成1毛钱/个,服装厂取回订货时,每个塑料袋的要价又变成了一毛二分钱。“各个环节都能剥得利润,这条废旧塑料袋产业链成了实力强大的魔鬼,以低价与规模把不与之为伍的厂家一一吞掉。”刘贵纲说。 声明一下:本人看贴和回贴的规则,好贴必看,精华贴必回。 感謝樓主 越办越好~~~~~~~~~` 顶一个先 回帖是种美德. 一定要回贴,因为我是文明人哦 在她兜里放些零钱,在她不常用的兜里放张一百。 貌似我真的很笨????哎 我假装认真地工作,老板假装认真地付薪水 哈哈,这么多的人都回了,我敢不回吗?赶快回一个,很好的,我喜欢 楼主good 不错,感谢楼主 今天无聊来逛逛 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页:
[1]